辅助生育行业市场到底多大? 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或生育保险的政策近年讨论很多,有的地区已出台相应政策,比如上海、河南、天津等12个省市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表示要增加人类辅助生殖服务机构的数量;去年北京将人工受精、胚胎移植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北京医保,是全国第一个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省级单位(后因故暂缓实施)。今年杭州的惠民保新增了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两项辅助生育相关项目,参保市民可获得最高3000元的报销。
不孕不育现象如今很常见。近20年,中国女性初育的年龄逐年升高。据人口普查数据,1990年女性生育一孩的峰值年龄为22岁,2010年上升到24岁,2020年上升为26岁,在上海初育年龄更是超过30岁。女性在30岁后、男性在40岁以后的生育能力呈下降趋势,不孕不育概率也快速上升。此外,城市生活工作压力大,精神焦虑,也会影响生育。
(资料图)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6年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辅助生殖行业深度分析
辅助生殖技术指采用医疗辅助手段使不育夫妇妊娠的技术,包括人工授精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两大类。辅助生殖服务主要由以下几个不同的项目构成:人工授精、配子移植和试管婴儿。人工授精进一步可分为夫精人工授精和供精人工授精;配子移植主要包括配子输卵管移植和宫腔内配子移植;试管婴儿分为三代,每一代试管婴儿适应不同的患者。
目前多地探索生育补贴,生育支持政策配套进入落地阶段。2023年1月深圳卫健委公开征求《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意见,拟发放育儿补贴,生育第三孩三年累计补贴1.9万元。山东省济南市计划按照生育政策对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
此外,国家医保局提出,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并鼓励中医医院开设优生优育门诊,提供不孕不育诊疗服务。中信建投指出,多维度生育政策的推出有望进一步降低生育成本和提升生育意愿。
辅助生殖是指对正常生育有问题的人群,在医学帮助下进行生育的技术。据统计,目前国内不孕不育率超过16%,患者人数接近5000万,而辅助生殖渗透率低于8%,远远低于美国。为鼓励生育,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利好辅助生殖产业发展的政策,为辅助生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关公司方面:达嘉维康:设置长沙嘉辰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涉足生殖医院领域, 与省内综合性三甲医院以紧密型医联体方式开展合作,完善辅助生殖服务。创源股份:主要产品涵盖手工益智、时尚文具等儿童类别。
国家医保局表示,医保部门始终高度重视人口问题,目前已将符合条件的生育支持药物,如溴隐亭、曲普瑞林、氯米芬等促排卵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升了部分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
国家医保局提出,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努力减轻不孕不育患者医疗负担,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我国作为辅助生殖的新兴市场,近年来维持较高的增速。2017年以来,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市场规模由22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8.7%。目前“三孩”政策出台,市场服务需求增加,将会进一步刺激中国辅助生殖市场增长,预计2023年中国辅助生殖市场规模将达690亿元。
2022年8月17日,国家卫健委、民政部等多个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指导地方综合考虑医保(含生育保险)基金可承受能力、相关技术规范性等因素,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福建、江苏、广东、江西、四川等十几个省份出台相关政策,其中均提到辅助生殖。同时,江西、四川、湖北等地也发布过拟将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的信息。
此外,多地也适时发布促进生育等相关政策。上海、河北、河南、天津等12个省市均发布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2021—2025年)》,各省市都表示要增加人类辅助生殖服务机构的数量。
2023年1月1日起,杭州的惠民保“西湖益联保”新增了辅助生育相关项目,包括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两项“试管婴儿”项目,参保市民可获得最高3000元的报销。
辅助生殖项目进入医保,将推动行业加速发展,下游的医疗服务企业将率先受益。我国辅助生殖用药市场仍然为进口主导,若未来药品市场进行集采,则有望推动市场竞争格局重构,从而为国产药企带来机会。
Choice数据显示,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辅助生殖概念股共计41家,业务涵盖不孕不育治疗、辅助生殖基因技术、辅助生殖医疗服务、孕激素类药物等。
试管婴儿治疗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按应用技术已发展了三代:精子和卵子在实验室一起孵育,以产生胚胎的传统试管婴儿治疗(一代)、采用胞浆内精子注射技术的试管婴儿治疗(二代)和采用PGT的试管婴儿治疗(三代)。数据显示,我国试管婴儿服务市场规模由2016年189.1亿元增至2019年282亿元,并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532.2亿元。
在促排卵相关药物方面,尽管60%依靠国外进口,但国内的技术目前已较为成熟。例如,丽珠集团的市场占比约为20%,仙琚制药、长春高新旗下金赛药业等也有布局。
在PGT(试管胚胎嵌入前遗传学检验)诊断方面,港股贝康医疗、华大基因等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一些高值耗材,比如培养液、导精管等细分市场被海外巨头高度垄断,进口率高达95%;国产头部企业有韦拓生物、威高瑞生、禾韵医疗、桓浩科技、品知医疗等。
辅助生殖产业下游的医疗机构,目前尚属稀缺资源。有报告称,我国辅助生殖市场由于政策严控,牌照稀缺,行业集中度较高。
港股公司锦欣生殖披露,目前国内辅助生殖行业竞争格局分散,公立医院仍占主导地位。达嘉维康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目前旗下嘉辰医院正在申请三级专科医院评审,但由于辅助生殖技术壁垒高,牌照申请流程长、审批标准严格,公司持续开展辅助生殖业务的前景存在不确定性。
通策医疗拥有多家健康生殖医疗机构;麦迪科技通过收购玛丽医院进入辅助生殖领域;汉商集团日前拿下华科生殖医院控股权,以期构建辅助生殖产业生态圈。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这是1950年以来,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此外,我国人口出生率连续三年跌破1%(即10‰)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近61年来的首次人口负增长。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
自2021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指导原则(2021版)起,截止2022年2月底,共19个省市地区相继发布了各自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规划的细则。到2025年,全国实施开展ART计划的机构增长量为37.3%,其中开展PGT的机构增长量为158.5%。
具体来看,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206万人,女性人口6896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9(以女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目前,我们的辅助生殖技术已日臻成熟,可以帮患者圆生子梦想。然而,治疗周期长、费用动辄上万元等因素,将一些有生殖需求的患者拒之门外。因此,民间“将辅助生殖纳入医疗”的呼声很高。从这个角度看,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就是回应民众的医疗关切。
其次,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也是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举措。大家知道,最近几年,我国人口增长趋势变弱变缓,2022年更是首次出现了负增长——2022年全国人口较2021年减少了85万。
辅助生殖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在2021年发布的《不孕不育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中,中国不孕不育发病率为7%-10%。而央视等一些媒体报道的数字则高达12%-18%。在此之前,劳社部相关文件规定,“各种不育(孕)症、性功能障碍的诊疗项目”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显然,这增加了不孕不育家庭的生育负担。
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生育保险目前已经并入基本医保,但仅限城镇职工)已是全社会共识,政策层面,去年8月国家医保局回复两会提案时称,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因此各级政府陆续将出台类似的政策并不意外。
这样的状况下,国家采取鼓励生育、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措施,尤为重要。那么,现在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对不孕不育群体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今后,将有更多的“试管婴儿”面世。
再者,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或将为相关医疗行业注入活力。据了解,我国辅助生殖行业市场发展潜力大,但我们的窘境是,辅助生殖行业起步晚,存在技术壁垒高、药械进口依赖强等弱势。辅助生殖一旦纳入医保,必然促进国内的相关医疗行业迅猛发展。
事实上,早在2022年,北京就已经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成为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地区。随后,杭州的“西湖益联保”也将辅助生殖纳入报销范畴,虽然它为商业保险,但也是一个进步。显然,这些积极变化对推动全国层面的“不孕不育进医保”,有着导向意义。
《2022-2026年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