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莉莉周
来源| 影探
某夜,深圳一儿科诊室。
【资料图】
走进一名高大魁梧的壮汉。
医生见只有他一人便问:“您孩子呢?”。
壮汉答:“我”。
彳亍。
16岁确实该看儿科,长到两米的壮汉也不是不行。
再一问,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
壮汉又答:“大夫……我好像得了那种病。”
啊?你还知道你得看儿科啊!
见过满地打滚的,看过哭着上树的,来儿科看性病的,咱还是头一遭见。
俗话说的好,自古高手出民间,江湖遍地是奇葩。
你知道吗?除了派出所,儿童医院也是一个“微缩江湖”。
这次,“顶流综艺”《守护解放西》的原班人马将镜头对准了儿童医院。
从长沙坡子街到深圳cbd,变的是主场,不变的是高能——还是熟悉的抓马,还是原来的味道。
「闪闪的儿科医生」
2023.4.29
01
18岁以下都是儿童
这部纪录片在4月29日正式开播,截止到目前已经更新到第三集。
虽然至今未开分,但评论区一看,一水的五星好评。
总结起来四个字——
“真实、好看”。
深圳市儿童医院,南方地区最好的儿童保健医院之一,坐拥最顶级的医学人才和医疗资源。
每天都有无数家庭从全国各地赶来求医问诊。
人来人往,皆是文章。这坐落在深圳cbd的方寸之地,见证了太多的悲欢离合、奇人异事。
比如这位来儿科看性病的壮士。
发烧、下体肿胀、分泌白色物质,小伙子上网查了一下这几个关键词,搜索结果指向两个字——
性病。
众所周知,百度求医,条条大路通绝症。
听到这话,医生哭笑不得。
根据以往经验,他判断这个刚刚16岁的小伙子大概率是泌尿系统感染,含蓄地问他:
你有这种生活史吗?
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人家还真有。
原本以为是个互联网赤脚医生,没成想是咱格局太小。
再一聊,豁。
还不止一个!
小伙子,玩儿挺花啊。
别说我,见多识广的医生都被吓了一跳,要是这么说,还真有可能是性病。
在这儿插播一个冷知识,儿科负责0到18岁儿童的医疗保健问题。
也就是说,就算是得了性病的青少年,也可以在儿科进行治疗。
当然,前提是得“叫家长”。
听到这话,刚刚还坦坦荡荡交流自己性生活史,提前走上人生巅峰的成功男人瞬间崩塌——
“能不能别跟我妈说”。
性经验丰富的16岁“熟男”如此,惨遭“真”翻车的鬼火少年也是如此。
这天,王医生的门诊来了一位“社会老大哥”,飙车压弯(注:自行车)不幸摔伤,来打石膏。
他张嘴就是一句——“你知道我哥谁吗?!”。
东南西北四条街,打听打听谁是爹。在深圳还没有人不知道我亮哥的大名。
上能骑着电动车压弯,下能摁着一群小升初一个打十个。
一个微信就能招呼一群初三大哥打群架。
初三的哦,怕不怕。
这话听着,怎么有点似曾相识。
《守护解放西》
前有卧龙今有凤雏,这波啊,是梦幻联动。
那这位深圳“二哥”的诉求是什么呢?
——“能不能不上学?”。
好一个能屈能伸,又卑又亢。
看,在儿科诊室,患者的愿望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02
血压飙升
要说医生看诊时最怕遇到什么人,不是上来就亮身份的鬼火少年,也不是一哭二闹、满地打滚的小霸王。
而是“懂王”。
这类病患家属谨遵“懂王”圣律——
左书“我看网上写”;
右书“我听人家说”;
横批“没有人比我更懂”。
这不,医院就来了这么一位。
婴儿从床上跌落,头部有肿块,医生判断可能颅内出血,让家长先去做个ct,拍个片子。
父母还没说话,旁边的老人先急着开口——“这拍片有辐射吗?辐射大吗?”
医生耐心解释,说的口干舌燥。
对方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油盐不进:
能不能不拍,那应该现在也没出血吧,颅内出血很严重吗?
核磁共振没有辐射?你说没有就没有吗?那为啥叫核磁共振。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好家伙,看得我直接心梗。
当然了,在儿科诊室,这都算是小打小闹。
这天,医院急救室接诊了一个初中小女孩。
为了减肥将近50天只喝水不进食,被送进医院时已经没了意识。
全身脏器衰竭,大脑损伤,瞳孔涣散。
身高165cm,体重仅有24.8kg,不超过50斤。
全身上下瘦到皮包骨头,形同骷髅。
医护人员震惊地责问家长:
这到底为了什么?!!!
家长不敢吱声,犹豫地回答,好像是因为她喜欢的男生喜欢另一个更瘦的女生。
这句话一出,我血压直冲200——竟然还是个为爱冲锋的勇士。
就为了这,节食减肥到神经性厌食。
实在没有办法,父母只能强制带她去医院治疗。
她呢,为了反抗一路上几次企图跳车。
就算进了医院,也想尽办法自残,背着父母偷偷断药绝食,只是为了再轻一点,再瘦一点……
从小把她带大的奶奶哭地撕心裂肺,一句又一句喊“我的孙女啊,不要把她送走了”。
可惜她最宝贝的孙女已经失去意识,甚至无法自主呼吸,听不到她的呼喊,也看不见她的眼泪。
她爱着她,她爱着他,可他又爱着谁呢?
03
“我保证他活”
前面说到的“懂王”油盐不进,还有的人是只进油盐。
一位怀孕24周的孕妇在孕检时查出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看过片子,经验丰富的神外一把刀陈医生信心满满,孩子的病不算严重,手术成功率有99.5%。
听到这话,小夫妻不仅没有松一口气,反而一脸菜色,犹犹豫豫地问:
会有什么后遗症吗?
陈医生肯定的说,只要做完手术,孩子跟正常人没区别。
小两口沉默了几秒,又问,能查出是谁的基因出了问题吗?以后会不会遗传?
说这儿,医生终于觉得不太对劲,木已成舟,再费钱费力查基因有什么意义。
懒得拐弯抹角,他直接问这小两口:
“如果检查一切ok,治疗ok,你们到底想不想要这个孩子?”。
他们给出的回答是,我不确定。
没有肯定,就是否定。
被揭穿的小夫妻赶紧狡辩,从手术并发症攀扯到社会歧视。
说来说去只有一个目的——想从医生口中得到一句话:
打掉孩子会更好,以此来躲避良心谴责和道德攻击。
今天他们来问诊,不是为了保住孩子,而是为了放弃孩子。
流产或者保胎,是父母自己的权力。
同样,无论哪个选项所带来的后果,也必须由父母自己背负。
放弃如此,坚持也如此。
另外一个家庭也在经历着类似的煎熬。
这对来自辽宁的夫妻,孩子同样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病情更重,且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几乎被医生判定死刑。
为了保住孩子的命,小夫妻从辽宁到北京再到上海、广州,最终辗转来到深圳。
在这里,他们终于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能救,准备手术。
不仅能救,陈医生还在会诊时撂下狠话:“只要交到我手里,我保证她活”。
这句话不能说给患者家属,但是能说给自己。
这是陈医生给自己悬的一根梁,不是必须能救活,而是必须要救活。
在手术之前,陈医生在例行面谈时问他们,能不能接受最坏的结果,他们点头。
为了求医,他们卖了房子,走到现在已经花了八十多万,但他们不在意。
只要让宝宝知道他的父母很爱他,为他进了最大的努力,做到了能做到的一切,就够了。
看着呼吸机上蓬勃的心跳,我和等在门外的父母一起落下了眼泪。
这个从出生就被下了死亡通知书的孩子,终于被医生从死神的手里抢了回来。
有人还未出生就被宣判死亡,有人已经在死神怀里,却又被生生救出。
人间的生死离别,可能连死神都看不懂……
在见识人类的物种多样性之外,我们还能在这部纪录片里看到更多:
比如从死亡边缘挽救一条小生命的奇迹;
比如孩子从沙发上摔下来,也叫“高坠”,如果送医不及时,甚至有可能失去生命;
青春期的女孩不来月经,可能是经血被堵在身体里出不来。
在母亲看不到的地方,因为羞耻独自吞下了难以容忍的疼痛;
比如不要嘲笑一个孩子做了小手术就号啕大哭的父亲。
因为你不知道他的父亲就是这样死在了手术台上。
医院在见证奇迹的同时,也见证了更多的眼泪和死别。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这部片子里,每一个病患都能让我们情感共振——远比荧屏上虚构的故事更抓马,也更朴实。
无论是笑还是哭,真实永远最动人心。
他们不是我,但我有可能成为他们。
是了解,是探索,也是借鉴,我想这就是这部纪录片的意义。
点击「影探」阅读原文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