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痛心,厂房再次发生火灾,又是人员伤亡,让我们对消防工作的信心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这里我来说说国内消防发展的困境。
一个国家的消防事业,跟商业发展密切相关,中国除了宋代的繁荣,历代对消防工作都是爱莫能助的。关键是宋代的商业发达,有充足的税收来保证消防事业的发展。没有对消防工作的长期投入,消防工作的长期公益性质让一个社会难以承受重大的损失,结果就是问责制与人祸论,因为不懂火灾,难以解释火灾的结果,只好归因于人祸和自然灾害。
厂房的危害,在于大空间和燃料负荷高。厂房的火灾,首要条件是管理问题,即所谓的Housekeeping(家政清扫)出问题。而管理问题,又和当事人的认识有关,没有专业的眼光,是看不出燃料堆积的危险的。作为家具厂(木门制造商),其木材加工废料是最危险的,因为这些材料在物性上算作容易点火的热薄型材料,特别容易点火。再加上油漆和其他易燃材料,因此这一火灾的失控,是典型的管理不当,缺乏足够的防火隔离(fire break),来源于从业者的意识不足,当然也包括有关方面的监管不足。
另一方面,群体伤亡的重大火灾背后,往往有人群行为学的贡献。为什么他们要救火?为什么他们不能逃生?这是培训和教育的问题。由于我国的高考中心导向,逃生技能不受重视,所以“宣传救火就是宣传杀人”,在国内很严重。材料值几个钱,人命值几个钱,我们过度关注财产损失,往往会造成生命的不必要损失。现在,我们提倡“以人为本”,可是宣传的仍然是“以集体为本”的那一套,表面上看不出来,结果往往是重大的生命损失,因为你不敢宣传“生命无价,逃生第一”啊。逃生理论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和决策理论之上的,过去是属于“资本主义草”,必须连根拔掉,所以我们现在搞不懂国外的疏散和逃生研究,行为学研究非常少,疏散过程离不开“没有人类行为”的假设,这是重硬件轻软件的弊端。技术革命,总是发生在软件端,而我们最看不上软件的贡献(比如知识产权问题),所以经常会发现不必要的火灾损失。我们嘲笑他国工人胆小,却忘了这是培训宣传的结果,国内没有经济杠杆的制约,当然存在各种英勇的表现,最后还是社会买单。
第三,安全管理看参数,美国自从1911年的三角铁衬衫火灾和1956年的福特工厂大火之后,基本上远离了工厂火灾(都搬到国外去了),所以对厂房的火灾重视减少,导致我们缺乏可以借鉴的标准。我国也有不少“借鉴”的标准,但不能解决标准的源头问题,所以高层建筑外墙火灾屡禁不止,厂房仓库火灾年年发生,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火灾调查都是形式主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火灾失控的难题。
第四,西方社会流行小政府,社会稳定仰赖商业保险,结果导致保险公司是消防工作的主要经济杠杆。保险公司的火灾检查员,说话要比政府的消防检查员管用,因为你不听就意味着保险费加倍,赔偿损失巨大,所以,风险意识和量化投入,在消防工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看国内的消防和安全工作基本上都没有经过风险计算,说明这是拍脑袋的随机工作,因此出意外也就不难理解了。没有一个专业的态度,任何事都是在冒险。
香港高层建筑外墙火灾
此次武义发生的厂房火灾,当地花费了12个小时以上来灭火,说明我们的消防队伍还是救火队,不能发挥防火的先导作用。企业消防安全,最缺乏的是经济杠杆,你用行政的力量干涉是没用的,“上有命令指示,下有应付之道”,最后的结果总是阴奉阳违,难以达到“令行禁止”。从业者都说这是当事人的问题,真正的隐患来自消防制度,让高深的知识进不来,低水平的重复走不了,结果只能是原地不前。指责一个当事人是很容易的,开除、坐牢、枪毙,历史都曾经发生过,然而背后的教训,都被轻轻放过了,这是最大的问题。每一个消防从业者都信誓旦旦,我懂消防,听我的话没错。可是你深入问下去,“国内大学的消防工程专业都开不了消防工程的四大基础课,你从哪里学会消防知识的?”,消防工作者往往顾左右而言他,因为他无法解释整体落后情况下他的水平能够达到国际水平的矛盾。
河北冷库火灾
自从1980年代以来,美国的消防教育越来越重视消防工程的教育,只有懂火,才能懂标准;只有懂人,才能懂逃生;只有懂测量,才能懂参数;只有懂风险,才能作经济杠杆。上述四门课(火灾、逃生、测量和风险),是消防工程的四大基础课,国内大部分安全工程专业大都开不出来,因此是不合格的,这也导致了消防和安全工作的高风险、低待遇、高垄断、低水平的趋势。消防工程毕业生的风险高,待遇低,不能提出和解决问题,我们是否也应该废除消防工程专业和安全工程专业呢?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的内容,属于消防工程的理论,不到10%。改革开放40多年,国内消防工作除了外语和中文的学术论文,真的没有很大的进步,所以你才会看到屡禁不止的厂房和仓库火灾,它们都没有得到专业的重视,所以才会随时发生。大多数事故的调查报告,只有人祸,没有消防理论,只有甩责任,没有好对策,这或许就是重大伤亡屡禁不止的深度原因了。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