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声学巨头”歌尔股份交出了一份颇为尴尬的一季报。
4月17日,歌尔股份同时公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该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出现近六成下滑尚在预期之内,但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仅为1.06亿元,下滑幅度近九成。需要提及的是,若非该公司首季度所得税费用冲回1.53亿元,这一数字恐怕更加尴尬。
【资料图】
而且除了净利润下滑外,歌尔股份首季度还遭遇了现金流净额骤降局面,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下滑幅度也超九成。从目前状况看,这家超700亿市值的巨头尚未从“砍单”阴霾中走出。
尚未走出“砍单”阴霾
根据歌尔股份披露的2023年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歌尔股份实现营收241.22亿元,同比增长19.94%;而其当期归母净利润则仅为1.06亿元,同比大降88.22%。
歌尔股份直言,受到消费电子行业下行、重要项目仍未复产等因素的影响,净利润方面受到较大影响,单季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大幅度下滑。
细看歌尔股份一季报,其资产减值损失较2022年同期增长160.48%,达到1.04亿元。歌尔股份解释称,主要因为公司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增加所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歌尔股份利润。
尽管歌尔股份首季度归母净利润为正,但需要注意的是,其营业利润实际上亏损1745万元,而加上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其利润总额更是亏损4490万元。若非当期歌尔股份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导致所得税费用冲回1.53亿元,歌尔股份一季度归母净利润或将录得一个较为尴尬的数字。
事实上,歌尔股份一季度现金流量表也体现了这一尴尬局面。其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仅为1.3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66亿元下滑达到90.84%。其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为197.31亿元,远低于该公司当期营收241.22亿元。
从一季报业绩看来,歌尔股份似乎并未走出去年“砍单事件”的阴影。
已充分反思、吸取教训
在2022年11月8日晚间,歌尔股份曾发布风险提示性公告称,收到境外某大客户的通知,暂停生产其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随后在12月2日晚间,歌尔股份再次公告称,受上述事项影响,其2022年度营业收入减少不超过33亿元,与之相关的直接损失约9亿元(包括直接利润减少和停工损失等)。
歌尔股份随后便宣布,基于谨慎性原则,拟增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减值损失预计约11-15亿元(其中存货跌价损失约7-9亿元,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约4-6亿元)。
而且,歌尔股份也宣布下调全年业绩预告,经调整后的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1亿元-21.4亿元,同比降50%-60%。而此前的业绩预告称,预计2022年净利润40.6亿元-47亿元。
歌尔股份17日披露的年报也反映了这一预期。该公司2022年归母净利润17.49亿元,同比减少59.08%;实现营收则为1048.94亿元,同比增长34.1%。
在年报中,歌尔股份对此前 “砍单事件”进行了回应。该公司表示,已充分反思和吸取相关经验教训,并对相关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积极整改。“坚信此次偶发事件不会削弱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会动摇公司的业务基础,不会改变公司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大趋势,”该公司同时表示。
完成支柱业务切换
不过,从歌尔股份年报中,也可观察出较为微妙的变化。
从歌尔股份去年细分领域收入情况看来,其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包含TWS耳机业务)在2022年实现营收为258.81亿元,同比2021年下滑14.58%,这也是歌尔股份业务板块中唯一出现营收下滑的业务。该业务整体营收占比从2021年的38.73%降至24.67%。
记者对比歌尔股份2022年和2021年的年报发现,该公司对第一大客户营收占比从2021年的332.38亿元降至326.42亿元,占总体营收比例从42.49%降至31.12%。
而与之相应的,歌尔股份智能硬件业务2022年实现营收为630.8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2.27%,该业务也逐步取代了智能声学整机业务,成为歌尔股份最主要业务。这项业务在2022年整体营收中占比达到60.14%,而在2021年,这一比例为41.94%。而根据歌尔股份去年半年报,截至去年6月末,其智能硬件营收占比为56.90%,这一业务占比在2022年不断提升。
据了解,歌尔股份的VR /AR业务即被纳入智能硬件业务板块中。因此不难看出,歌尔股份的支柱业务实际上已完成从TWS耳机向VR/AR业务的迁移。
中泰证券也在一份研报中表示,在VR/AR领域,歌尔股份为Meta、Pico、索尼等头部厂商的独家/核心代工厂商,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则积累了华为、Fitbit、索尼等丰富客户资源,此外还为索尼等厂商提供游戏机代工服务。
但一季报的尴尬业绩,似乎也在说明VR/AR赛道并非一路坦途。歌尔股份在年报中称,2022 年下半年,受到欧美宏观经济下滑、通货膨胀、消费不振等多方面不利影响,VR 虚拟现实产品在传统的三、四季度欧美市场销售旺季中表现低于预期,进而影响了全年表现。
该公司同时表示,在AR增强现实产品方面,2022年仍然处于技术突破和产品成熟的早期阶段,全球市场规模依然有限,硬件技术还面临着芯片、光学显示、通信、功耗、体积、重量等多方面挑战。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Copyright 2015-2022 亚洲知识产权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